1. 基本信息:

 

姓名:李云燕

学位:工学博士

学历:博士研究生

最后毕业院校: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

职称: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

职务:院长助理

联系方式:liyunyan@cqu.edu.cn

研究方向:韧性城市,山地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

学术兼职:

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出现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

2. 教育简历:

2007/09 – 2014/06,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,城市规划专业,工学博士

2004/09 –2007/06,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,建筑技术科学专业,工学硕士

1999/09 –2004/06,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,城市规划专业,工学学士

3. 工作简历:

2017/08 –至今,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,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

2014/07 –2017/7,重庆大学,建筑城规学院,讲师

4. 代表性成果:

4.1著作论文

[1] 李云燕.西南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理论与方法研究(专著).东南大学出版社,2015。

[2] 李云燕,赵万民.基于空间途径的城市防灾减灾方法体系建构研究[J].城市规划,2017,41(04):62-68.

[3] 李云燕,赵万民.山地城市空间适灾研究:问题、思路与理论框架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7,24(02):54-62.

[4] 李云燕.健康水文视角下的西南山地多雨城市雨洪调控与规划应对[J].规划师,2020,36(14):11-16.

[5] 李云燕,李壮,彭燕.“治未病”思想内涵及其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启示思考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21,28(01):32-38.

[6] 李云燕,赵万民,杨光.基于文化基因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探索——重庆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为例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8,25(08):83-92+100.

[7] 李云燕,王子轶,石灵,李正浩.韧性视角下日本历史街区防灾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[J/OL].国际城市规划:1-22[2021-11-10].http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11.5583.TU.20210702.1542.006.html.

[8] 李云燕,彭燕,李壮.基于人群分布的高密度老城区避灾空间优化——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[J].新建筑,2021(01):41-46.

[9] 李云燕,赵万民,朱猛,王梅.我国新时期旧城更新困境、思路与基本框架思考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20,27(01):57-66.

[10] 李云燕,李长东,雷娜,束方勇.国外城市雨洪管理再认识及其启示[J].重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24(05):34-43.

[11] 李云燕,赵万民,杨光,雷娜.新时期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价值评价的多元平衡——以重庆寸滩为例[J].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8,50(01):92-99.

[12] 李云燕,赵万民.西南山地城市雨洪灾害防治多尺度空间规划研究——基于水文视角[J].山地学报,2017,35(02):212-220.

[13] 李云燕,戴彦.基于“保存”和“保护”理念引导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构研究[J].西部人居环境学刊,2016,31(05):57-62.

[14] 李云燕.韧性与安全可持续:关于城市空间适灾理论概念框架的思考[J].城市建筑,2018 (21):122-125

[15] Li yunyan. Zhou tiejun.Analysi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, in Mountain City. Disaster Advances[J], Vol.3(4), 2010(10):154-142.(SCIE);

[16] 赵万民,李震,李云燕.当代中国城市更新研究评述与展望——暨制度供给与产权挑战的协同思考[J].城市规划学刊,2021(05):92-100.

[17] 赵万民,王华,李云燕,王正.中国城市住区的历史演变、现实困境与协调机制——基于社会与空间的视角[J].城市规划学刊,2018(06):20-28.

[18] 赵万民,冯矛,李云燕,邓宇.生态文明视角下山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——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城为例[J].城市规划,2021,45(07):91-103.

[19] 赵万民,李云燕.“后三峡时代”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思考[J].城市发展研究,2013,20(09):73-77.

[20] 赵万民,李云燕.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思考:防治与利用一体化[J].上海城市规划,2013(04):30-34.

4.2 科研课题:

[1]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山地海绵城市防治设施规划与管理方法研究(16XGL001),课题负责人,2017/06-2020/12.

[2]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项目, 山地城市雨洪设施规划设计方法研究(cstc2017jcyjAX0125),课题负责人,2017/01-2012/12

[3] 博士后面上资助,山地城市雨洪设施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(2017M612914),课题负责人,2015/01-2018/12

[4] 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,山地城市雨洪灾害防治设施规划选址布局及空间优化研究(Xm2017187),课题负责人,2017/01-2019/12

[5]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“村镇空间扩展的时空模拟关键技术(2018YFD1100804)”参与人,2018/12-2022/12,在研。

[6]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,山地城镇防灾减灾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构研究(51678086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,第1主研,2016/01-2019/12,已结题.

[7]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,后三峡时代库区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研究(51278502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,第1主研,2013/01-2016/12,已结题.

[8] 中央高校基金项目,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山地城市灾害问题及规划应对研究(106112015CDJXY190001),课题负责人,已结题.

[9]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,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(KUAL160),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东南大学),课题负责人,2016/01-2018/01,已结题.

[10] 重庆市博士培养项目,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运行机制及模式研究(2015BS021),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,课题负责人,已结题.

4.3设计作品:

[1] 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(2013年编制)(2013)

[2] 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(2012-2030)(2012)

[3]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(2013-2020)(2013)

[4] 重庆市寸滩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设计(2015)

[5] 重庆市万州区罗田古镇保护规划(2014)

[6] 九龙坡区总体城市设计(2017),国际竞标一等奖。

[7] 重庆市长寿经开区总体规划修改(2018)

4.4奖项奖励:

[1] 三峡库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理论、方法与技术(排名第7/共15人),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,2013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,一等奖,2013.

[2] 山地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(排名第5/共10人)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,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,二等奖,2016.

[3] 山地城市雨洪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(排名第5/共10人),重庆市人民政府,重庆市科技进步奖(二等奖),2017

[4] 重庆山地历史文化城市镇保护理论创新与实践应(排名第6/共15人),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(一等奖),2017

[5]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:巴南区丰盛镇小城镇规划及古镇保护规划(排名第15/共15人),2009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,中国城市规划协会,三等奖,2009.

[6] 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: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(排名第5/共14人),2011重庆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,重庆市城市规划协会,三等奖,2011.